close

中國時報【陳俊雄╱台北報導】

在升學主義掛帥下,早期台灣美學教育幾乎只和美術、美勞畫上等號,立法委員吳思瑤指出,近年來政府推動美感教育計畫,希望讓美學融入生活當中,不再是五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,日本把教育與食育結合的做法,值得參考。

吳思瑤指出,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的「美感教育」計畫,除了鬆綁教科書編排,改進從國小到大學軟硬體、課程,但美感不光是美術、美勞,而是要融入教育當中,營養午餐也應納入美學因子,從吃安全、吃好提升到與食育、美感教育結合,讓「無感體驗」的美育就此消失。

日融入惜食觀念 值得參考

以日本的營養午餐(給食)為例,餐點裡一律提供鮮奶,另有主食、配菜、湯品,不但營養,日本政府甚至要求校方向學生介紹午餐的食材產地和成分,小學生邊吃午餐,邊聽介紹餐點裡的蔬菜是哪裡種植的。另為消除食材是否來自福島核災區的疑慮,學校網站也會秀出每天食材的來源。

老師、營養師也會向學生強調,一定要記得有很多人為你準備午餐,即使是碰到不愛吃的蔬菜,也要把它們吃完,餐後還要清裡桌面及地板,不僅把美學、惜食觀念融入營養午餐,也讓學生對食物、對勞動者感恩。

吳思瑤認為,日本把營養午餐視為教育的一環,而不僅僅是單純伙食的做法,非常值得台灣借鏡。

法推味覺課程 享食材原味

法國則由教育部公布「味覺課程」,先教導小學生了解鹹、甜、苦、酸,接下來用食物讓學生分出這四大味道,最後透過蒙眼觸嘗,讓小朋友摒除視覺干擾,單純用手指觸摸瓜果食材,以嗅覺和味覺品嘗,把各種食材原味烙印心中。

台灣長期漠視食育教育,營養午餐剩食量驚人現象普遍存在,直到近年才有改革聲音出現,灃食教育基金會與新北市育德、青潭國小推動營養5餐計畫,讓食育開始與教育結合。

灃食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表示,營養5餐計畫邀請工業設計教父謝榮雅設計「健康分隔餐盤」,兼具美學品味與均衡營養比例觀念;由新銳設計師王艾莉設計「食育教室」,讓學生體驗吃飯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。

食育教室 讓食物成為主角

王艾莉說明,食育教室(Food Lab)設計以「簡潔」為主調,讓食物成為主角;面對面的用餐環境,讓同學、朋友彼此互動增加;黑板上寫著菜單,讓學童從小就擁有知道今天吃什麼的權力,進而認識食材、了解食材來源跟養分。

原本只想快速扒飯的午餐時間,在營養5餐計畫重新打造下,不但把飯菜變得更好吃,也成為小朋友們最期待的快樂時光,跨出了改變營養午餐的第一步,為台灣教育注入一道新的活水。

文章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6%8E%A8%E5%8B%95%E7%BE%8E%E6%84%9F%E6%95%99%E8%82%B2-%E5%BE%9E%E7%87%9F%E9%A4%8A%E5%8D%88%E9%A4%90%E9%96%8B%E5%A7%8B-215005496.html

 

 

 

 

黑板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標示牌             展示板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板擦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群小策 的頭像
    群小策

    公佈欄、壓克力公佈欄、櫥窗公佈欄..公佈欄訂製請洽群策黑板

    群小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